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学术论文 - 详细内容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致肿瘤 浏览:1761 发布人:李平 2012/10/16/10:51

凡是能导致机体相对平衡状态失常而引发疾病的任何因素均称之病因。《内经》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东汉张机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相结合,指出疾病发生不越三条;宋·陈言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学说”,即六淫邪气侵犯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三因学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侵袭和传变途径,这种将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分类的方法,使中医学病因理论更趋完善,对后世影响很大。现代对病因的分类,基本沿用此法,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以及其他病因四大类。现代中医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论述绝大多数也是如此,但临床上发现以上理论并不能解释肿瘤的病因病机,更不能解释同一种病因导致的肿瘤与内科常见病在病性、病机、预后中的根本不同,肿瘤发病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我们提出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是肿瘤的病因,该瘤毒有其独特的致病特征。瘤毒之性不同于一般的外感六淫邪气,也不同于一般的内生邪气,而是一类特殊的毒邪,其性更暴烈顽固,毒势鸱张、正气难抗,毒至则正衰;有时又具伏邪的特点,暗耗正气,更加黏滞不化,为病缠绵;同时易于传变,随气血或络脉旁窜他处;而毒生病络是肿块增殖迁移的基础。 

一、毒与肿瘤

关于肿瘤方面的记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诸如昔瘤、肠覃、石瘕、癖结等病名。之后的历代医家又相继有瘿瘤、赘疣、癥瘕、积聚、噎膈、恶疮、岩、癌等记载,这些都属于肿瘤一类的疾病,其中有些属于恶性肿瘤。汉·华佗《中藏经》曾说,肿瘤的发生,非独气血的壅滞而致,更有五脏六腑蓄毒不流这个原因。这种认识,把肿瘤和一般的气血痰食等的壅滞区分开了,就是说,肿瘤的发生除气血痰食等聚结外,更有致癌之“毒”。宋·杨士瀛指出,“癌者,……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由此可见,癌症有毒根,肿瘤的发生与毒是密切相关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李平  男 主任医师,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    电子信箱:liping64@sina.com

毒为何物?毒是在五脏之气紊乱的状态下,在气滞、血瘀、痰凝等基础上所形成的复杂病理产物。毒有火毒、热毒、胎毒、糖毒、尿毒等等,然导致肿瘤发生的毒邪不同与传统意义上的毒邪,我们称为瘤毒,系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等综合作用下,导致人体元气化生异常,进而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致病物质,具有隐匿性、暴戾性、扩散性、难治性等特点。瘤毒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暗耗正气,瘤毒向原发病灶周围的侵袭扩散而不宜察觉;进入中后期,瘤毒沿络脉、经脉流散,在适宜的环境下停留形成转移病灶,有毒阻络脉与病络形成的特点,瘤毒毒力的强弱,是恶性肿瘤能否转移的重要因素。就一般而言,毒力越强,愈易入里入血,或随气升降,循气血而到达机体任何一个部位,形成转移;反之,毒力较弱,则转移的可能性较小,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癌肿转移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某些相似之处。

二、瘤毒的形成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是瘤毒形成的根本原因,正常情况下元气化生一生之气、化生五脏之气,在此过程中如遭受六淫、情志内伤、饮食水土失宜、痰浊瘀血阻滞、虫毒结石等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元气化生异常才会形成瘤毒,瘤毒的产生导致肿瘤。如不能干扰元气的化生,不形成瘤毒,就不会形成肿瘤,仅会导致机体气机的障碍与阴阳平衡的失调,产生非肿瘤性疾病。

1.六淫外袭与瘤毒

人体被六淫邪气侵袭,影响脏腑功能,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积久各种病理产物胶结,如导致元气化生异常就可形成瘤毒。《灵枢·九针论》说:“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痼病者也。”《景岳全书》中云:“风寒外感之邪,亦能成积。”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恶核候》中指出:“恶核者,是风热毒气,与血气相搏结成核,生颈边。又遇风寒所折,遂不消不溃。”业已证实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与宫颈癌、鼻咽癌与肝癌密切相关。皮肤癌中医称翻花疮,多因长期的紫外线照射所致,即是风热邪气等外界致病因素入侵机体,由肌肤渐而入肌肉经络血脉,或致气滞血瘀,或蕴结成痰,郁而化热,痰热与风毒相搏而发翻花疮。现代医学研究的的化学性致癌因素如多环芳烃;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类;金属类;物理性、生物性等如电离辐射、长期暴晒阳光、病毒等致癌因素,均可用六淫外袭导致元气化生异常,变生瘤毒来解释。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可见肿块的发生与寒邪有密切的关系。但临床观察认为,单纯性寒邪不易导致瘤毒,只有寒干扰元气化生,才有可能引起瘤毒。故《内经》中指出:“寒毒积滞不化,与痰饮、癖血胶结,积年累月,癖而内蓄,恶气乃生。”其他的外感病邪也只有转化为毒才有可能导致癌变。2.情志内伤与瘤毒

七情过度可以影响五腑的功能,使之亏损,易招致外邪入侵,也可使之气机不畅,脉络受阻,气滞血瘀,积久各种病理产物形成,影响元气的化生,就易形成瘤毒。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精神因素与肿瘤形成的关系。《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中论噎膈:“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乳岩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归纳乳岩的病因是“阴寒结痰,此因哀哭忧愁,患难惊恐所致。”《谵寮集验方》云:“盖五积者,因怒忧思七情之气,以伤五腑,遇传克比性,而成病也。”七情内伤如在正常生理耐受限度下不会致癌,但若突然、强烈和长期承受精神刺激,超过个体生理调节范围,则会引起气血失和、脏腑失调,元气在化生时导致瘤毒内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曰: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强调了乳腺癌的发生与“七情郁毒”密切相关。

现代亦有学者研究发现长期过度忧郁、焦虑、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悲伤等不良情绪及社会心理的紧张刺激会降低或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 使心理平衡破坏, 进而产生生理机能的紊乱和免疫机制的麻痹, 可直接促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变化,也可使人体内原来潜伏的恶性细胞激发增生,而形成恶性肿瘤。

3.饮食水土失宜与瘤毒

酒食不节,饥饱失常,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湿浊凝聚成痰,痰阻气机,血行不畅,脉络壅滞,痰浊与气血相搏结,积久也干扰化生过程,形成瘤毒。如有关噎膈,《临证指南医案》云:“酒湿厚味,酿痰阻气。”《医门法律》亦云:“过饮,多成膈症,人皆知之。” 据河南、四川等食管癌高发区资料分析发现,约有70%的患者好热饮、硬食、快食、饮酒、食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泡菜等,说明瘤毒形成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另外,另外地区方域不同,水土不同,也影响瘤毒形成。在《诸病源候论》中就认识到瘿疾的发生与地方水土有关,“瘿者……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食品中的致癌物可以是天然成分,也可以在收获、保藏、加工或烹调过程中产生。

目前已知引起肿瘤的天然致癌物大多存在食物中如 (1) 完全致癌物:如食用蘑菇假羊肚菌中胁类;黑胡椒、黄樟树中的黄樟素;草药款冬和皱菊中的吡咯烷生物硷;棉籽油中的棉酚、苹婆酸和锦葵酸;小麦胚芽、糙米饲料作物中的雌激素;苏木铁类植物中的甲基氧化过氮甲醇;角叉菜 (来自红海藻类);菜、酒、植物中的单宁;酒、啤酒、酸乳中的氨基甲酸乙酸等。(2) 肿瘤促进剂:如某些民间单方、药茶中应用大戟属植物大戟二萜醇酯类;可食藻类中的蓝绿藻等。(3) 食品贮存过程中被霉菌污染产生的致癌物:如温热地带的花生、黄豆被黄曲霉素污染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另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致突变致癌物: (1) 亚硝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如腌肉、乳酪、脱脂奶粉、咸水鱼、啤酒、被霉菌污染的酸菜。(2) 在烹调中形成的致突变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裂解产物如干鱼、肉在烤制时形成的杂环胺等等;糖焦化产物;脂肪中的过氧化产物和胆固醇环氧化物;用焦碳酸二乙酯处理的酒类和天然发酵食物饮料中的氨基甲酸乙酯等是具有很强的致癌性的致突变物。(3) 食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进入食物链中的致突变物;如香味剂、着色剂、农药、杀虫剂等;工业废水污染源、土壤等,可见饮食水土失宜与瘤毒形成密切相关,究其原因也是干扰了元气化生的过程,导致瘤毒的生成。

4.痰浊、瘀血凝聚与瘤毒

各种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湿浊凝聚成痰,痰阻气机,血行不畅,脉络壅滞,痰浊与气血相搏结日久,各种病理产物胶结而形成肿块,如未形成瘤毒则为良性肿瘤,如为瘤毒所致就成恶性肿瘤。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或七情内所伤,致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症。痰饮多具有阻碍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等特点,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祖国医学对痰凝肌腠,结于身体各处大小不等的颗粒肿块(如痰核、瘰疬等)多有记述。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说:“人年五六十,……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各种因素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血液瘀积凝滞,积久各种病理产物胶结形成病变。《内经》“石瘕生于胞中,……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景岳全书》说:“或以血气结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蛊。”

可见瘀血凝聚日久,影响元气的化生,形成毒,才能导致肿瘤。现代医学也证明长期的慢性炎症或不典型增生均与肿瘤相关。

另外全身或局部的气滞血瘀及痰凝、湿阻也是瘤毒扩散和转移的适宜土壤与环境。一是瘤毒在沿经脉络脉播散的过程中,为诸邪所阻于“最虚”之局部,气血失和,痰瘀毒聚,即可形成转移瘤;二是瘤毒入血后,便会随人体之气血循行全身。若血脉流畅,则瘤毒不易停留;若血流不畅,则易停滞,流散于血的瘤毒循行也渐缓慢,易致瘤毒停留机体某个部位,进而形成转移灶。另则,瘀血与瘤毒胶结不解,产生瘤栓。即《景岳全书》所云:“瘀血留滞作癥”;三是邪毒流注经脉后,血瘀络损,导致肿瘤的侵袭转移。“痰瘀凝滞”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基础。

5.元气化生异常是形成瘤毒的根本 

正常情况下元气化生一生之气、化生五脏之气,但在上述五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元气化生异常就形成瘤毒。当瘤毒形成之后,进而耗伤正气,气血不足,阴阳虚损,致瘤毒更加猖獗,癌肿迅速增大。中医发病学认为,人体一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可以从邪正两方面的关系的变化来分析。肿瘤的及演变过程就是正邪双方斗争的过程,如《内经》云:“正胜则邪退,邪盛则正衰”,正邪之间的盛衰强弱,决定着疾病的进退变化。但在肿瘤的发病上重点是元气的化生异常,临床所见许多患者是在体质强壮时发病,形成瘤毒后正气渐虚,机体的正气在防止(包括肿瘤在内)各种疾病的进展与转移中占据主导地位,虚是瘤毒形成后的结果而不是启动病因,肿瘤干细胞的理论对我们提出的观点做了很好的佐证。

三、 瘤毒的致病特点

1.起病隐匿, 致病广泛,暗耗正气

瘤毒致病与外感、内伤不同,发病一般不引起发热和炎性反应,早期相对来说症状不多,特异性较差,起病隐匿,病变轻微,对于脏腑正气影响不大,未见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气血暗耗,瘤毒阻络,开始出现局部肿块并出现正气虚衰的临床表现。瘤毒致病广泛,除了头发和指甲,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经脉均可能受其侵袭。由于瘤毒具有性质隐缓、毒性猛烈、易于扩散、易耗正气和易致痰瘀凝滞等特点,所以其易于沿络脉、经脉和气血旁窜他处发生转移。而瘤毒毒力的强弱又是其能否旁窜他处的决定性因素,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肿瘤细胞的异常分化、自身基因变异和蛋白异常表达有相似之处。瘤毒之性,有轻有重。瘤毒轻,则正能胜邪,瘤毒不外窜; 瘤毒盛,则正不胜邪,瘤毒旁窜于脏腑经络而成转移。旁窜于肝而成肝积,旁窜于肺而成肺积,旁窜于骨而成骨岩。旁窜之瘤毒使脏腑经络俱损,气血离经留而瘀,津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凝练而为痰,痰、瘀、毒三者胶着不清,终致痰毒瘀结又进一步促进了转移的发展,并进一步耗伤脏腑经络气血,形成了恶性循环。

    2.病证繁多,毒生病络,易于传变

    瘤毒致病表现出的症状特点根据其侵袭部位不同而不同,病证繁多。如病位在肺,则常见咳嗽、咳痰、胸闷等;如病位在肝,多表现为纳差、胁痛、黄疸、鼓胀等;如病位在淋巴结,属中医之皮里膜外,部位为少阳膜原,表现为瘰疬痰核、红肿疼痛、溃烂等。易于传变是瘤毒的基本特性,瘤毒一旦在某个部位形成后,随即入血入络,流窜全身,并可能停滞于任何脏器,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从而形成新的病灶。病位涉及相关脏腑经络。不同的瘤毒对脏腑亦有不同的偏嗜,有的瘤毒容易入肺,有的瘤毒则易于入肝、入胃、入肠、入膀胱等,人体五脏六腑,肢体经络均可为瘤毒所侵袭而引发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肿瘤。但究其病机根本,在于毒生病络;《灵枢·海论》篇云:“经络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是运行气血,输布营养,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的通道。在生理状态下,经络卷舒自如,畅达无病。在病理状态下,毒生病络,并与正常络脉相连,窃取气血,滋养瘤体,其病络内部壅塞,故为痛证,病络壅塞正气难进故治疗困难。

   3.毒势鸱张,正气难抗,又具伏邪的特点

    瘤毒伏于体内,可达数年而发病,其伏于体内时间之长短,取决于正邪之平衡关系,正气胜,则潜伏期长,反之则短;另外取决于瘤毒毒力盛衰,邪气较盛则潜伏期短。瘤毒与成“积”之间不是绝对不变的,但有一个相对平衡期。瘤毒渐长则成积,积乃瘤毒阻络聚而成之。但一般而言毒势鸱张,正气难抗。瘤毒形成多与痰饮、瘀血等多种病理产物胶结有关,并具备它们各自致病特征。如痰饮的缠绵难愈、易流窜、变幻多端;瘀血的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唇舌爪甲紫黯、脉涩等。并且毒性相互迭加,更为暴戾。瘤毒一旦形成,迅速侵犯全身,耗伤正气,机体极难完全清除瘤毒。恶性肿瘤自始至终表现出一系列的正气为瘤毒所耗散的证候。随着病情的进展,瘤毒日炽,不断耗散正气,证候逐渐加重,导致正气外抗和内固能力下降,进而发生瘤毒的扩散,最终出现多处转移,发生多脏器衰竭。此系正气耗竭,阴阳离决之表现。此外,“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机体某一局部的虚损,也是瘤毒传舍(转移)的一个重要条件。瘤毒耗伤正气,双方力量此消彼长,正气固摄之力愈弱,瘤毒的传舍趋势愈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渐入晚期因此说瘤毒导致机体防御力下降,为加速癌肿传舍提供了必备条件。

4.阻络成结,多见肿块、疼痛

    瘤毒形成后,一方面在流窜全身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气血;另一方面作为病理产物阻滞气血津液运行,使经脉瘀阻,瘤毒壅滞于脏腑、经络或气血而致“不通则痛”的实性疼痛;或者由于久病气血亏虚,经络失养,脏腑亏损而致“不荣而痛”的虚性疼痛。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肿瘤患者中至少有1/3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患者则高达60%~90%,25%患者在疼痛中死亡,每天世界上有350万人遭受癌症疼痛的折磨,各种促使肿瘤病人自杀的因素中,难以忍受的疼痛占首位。终至恶液质及多系统器官衰竭的险象,最终阳衰阴竭,阴阳离决不治而亡。

 

初探肿瘤的病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元气与化生的过程去治疗与预防肿瘤;瘤毒致病的特点有助我们拓展思路,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安徽中医肿瘤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请尽快去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