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治疗规范 - 详细内容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西医诊疗规范 浏览:3044 发布人:admin 2010/05/27/17:5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西医诊疗规范

    原发性支气管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亦有源于腺体或肺泡上皮者。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多数国家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近20年来,全球男女性肺癌发病率分别上升64.5%和74.2%。在我国城市已居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居第三位。肺癌的发病率一般自40岁以后迅速上升,在70岁达高峰,70岁以下略有下降。在已知的致病因素中,大部分都可致肺癌。目前比较重要的有吸烟、电离辐射、空气污染、砷和其他职业因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肺癌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前提。

在中医学文献中,肺癌属于肺积、息贲、咳嗽、喘息、胸痛、劳咳、痰饮等病证的范畴。多由于邪毒犯肺,宣降失司,津液不布,痰瘀互结形成癌肿,癌肿形成耗气伤津,而出现虚实夹杂证。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肺癌的常见症状为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等,但是没有特异性,故给肺癌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1.1.1.1 咳嗽:由于癌肿生长部位、方式与速度不同,各人的咳嗽表现亦不同。一般不为药物所控制。肿瘤刺激支气管粘膜引起咳嗽,多为干咳,无痰或有少量白色泡沫痰。当肿瘤增大引起支气管狭窄时,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呈高音调金属音,这是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既往无慢性咳嗽病史,这次咳嗽有异常感觉,且2~3周内不愈,或既往有慢性咳嗽病史,此次咳嗽的性质有改变,甚至伴有“气管鸣”,应警惕有肺癌存在的可能。

1.1.1.2 咯血或血痰:临床多见为痰中带新鲜的血丝或血块,间断或反复出现,少见整口或大量咯血。

1.1.1.3 胸痛: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易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当肿瘤直接侵犯胸膜,尤其壁层胸膜时,疼痛则较尖锐,在呼吸和咳嗽时加重。肋骨、胸椎受侵时出现的胸痛剧烈,但与呼吸咳嗽无关,常有固定的压痛点。

1.1.1.4 气短:因肿瘤的发展造成呼吸面积的减少,呼吸运动受限或肺不张而产生的气短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早期中心型肺癌X线片上尚未具体肿块时即出现气短,这可能是由于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造成广泛狭窄,以致产生通气不良所致。晚期淋巴结转移压迫大支气管或隆突、弥漫型肺泡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均可引起气短。

1.1.1.5 发热:肿瘤压迫或阻塞支气管致远侧支气管内分泌物堆积,或继发感染是构成发热的原因,一般在38℃左右,很少达39℃以上,为抗炎药物所控制,但可反复发生。晚期由于肿瘤组织坏死或吸收中毒等,用各种抗炎治疗不能收效,不属感染性质,称为“癌性热”。

1.1.1.6 其他:声嘶或声哑,为转移性纵膈淋巴结压迫或侵犯左喉返神经使声带麻痹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肺癌直接侵犯或由纵隔转移性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和奇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产生胸壁静怒张和颈面部水肿,严重者皮肤呈暗紫色,口唇青紫、眼结膜充血、视力模糊和头晕头痛等症状;吞咽困难为肿大淋巴结压迫食管;臂丛神经压迫征,同侧上肢烧灼性放射性疼痛和局部感觉异常,营养性肌萎缩;颈交感神经综合征,癌肿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节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凹陷,瞳孔缩小,患侧无汗和感觉异常。膈神经麻痹,肿瘤直接侵犯所致;转移至骨、肝、脑、肺、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处时出现的相应的症状等。

1.1.1.7 肺外症状:是指一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细胞产生的某些物质引起的表现在肺部以外的症状,称为肺外症状。临床上以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和肺类癌较多见。常见的症状有骨关节病变(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以及神经肌肉综合症。

1.1.2 体征:肺癌的体征随肿瘤所在部位和病情发展程度不同而异。要注意检查全身有无皮下结节、淋巴结有否肿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在诊断上意义更大。肺部如有局限性吸气性哮鸣音或鼾音,咳嗽后并不消失,常提示支气管内可能有阻塞现象,多见于中心型肺癌的早期,待支气管完全阻塞后即消失。四肢关节肿大及杵状指可能是肺癌的早期体征之一。

1.2 辅助检查

1.2.1 胸部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胸透、胸片、体层片等。中心型肺癌:a)间接征象:发生于较大支气管的早期肺癌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气道狭窄,以致发生一系列继发改变,如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肺段实变等。b)直接征象:当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在平片上,或病期较早时可在体层片、支气管造影片见到肿瘤存在的直接征象,相成所谓“S”型的典型肺癌X线征象。周边型肺癌的X线征象:病灶外形不整齐,呈分叶状、有切迹或毛刺(尤其是细毛刺或长短不等的毛刺),在动态观察中有增大或出现肺门淋巴影时更为肯定。

1.2.1.1 后前位片和侧位胸片 后前位胸片证实肺癌瘤体的存在,侧位胸片是对后前位胸片必不可少的补充,可大致确定病变的叶、段解剖位置,观察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心脏、横膈、叶间胸膜、主动脉等有无受侵或粘连,胸椎有无压缩破坏等。

1.2.1.2 体层摄影:有利于确定病变性质、临床分期和制订治疗方案。

1.2.1.3 支气管造影:对肺癌的诊断有时具有特殊意义,能够确定病灶的具体部位,了解病变支气管的情况。

1.2.1.4 支气管动脉造影:临床上根据局部血管不断新生这一特征,以及肿瘤对所属血管的影响,如阻塞、狭窄等,通过血管造影方法,而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1.2.1.5 电子计算机处理的X线横断层摄影(CT):能准确地描绘出肺内病灶范围及纵隔转移情况,可得到确切的临床分期。能发现肺边缘、胸膜下、脊柱旁、纵隔旁及心脏后等缺乏足够对比或被隐蔽的肿瘤。能明确肺不张或慢性肺炎是否是由于中心型肺癌所引起。CT定位经皮穿刺活检,可以准确达到病灶,进行病理诊断。区别实质性肿瘤与周围纤维瘤的能力,帮助确定是否为肺癌复发。能发现少量胸水。能区别肺癌组织类型:鳞癌为均匀肿块影;腺癌为不均匀肿块影。

1.2.1.6 磁共振成像(MRI):在胸部检查中的适用范围与CT相仿。在显示肿瘤与胸壁组织的关系,如:肺尖癌累及肋骨、胸椎、颈根部组织以及包裹锁骨下动脉等情况时,MRI影像优于CT,但在显示纵隔内的组织结构的关系上,CT的图象优于MRI。

1.2.1.7 正电子计算机体层(PET):有利于肺癌病人的临床分期及术后病人的追踪观察。但因检查费用昂贵,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

1.2.2 痰细胞学检查:简单、无创、有效的一种诊断方法。送检次数越多,阳性率越高,其检出率约在50~80%。患者留取痰液标本前,应清洁口腔,然后从肺的深部咳出新鲜痰液送检,并在1~2小时内取材涂片固定染色,涂片最好选择有粘液成分或带血的痰液。 对早期肺癌的发现,有时比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要早。普查可以发现“阴性肺癌”。

1.2.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该项检查操作简便、安全,病人痛苦小,易于接受,已经成为肺癌诊断的最重要的常规检查之一。尤其对诊断中心型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观察病变的具体部位,累及范围,咬取病变组织活检或刷片,明确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对于反复出现痰中带血原因不明或痰中发现癌细胞(隐性肺癌),而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十分重要意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还用于做周围肺部病变的局部支气管灌洗,并收集洗液,离心后做细胞学涂片检查。

1.2.4 其他

1.2.4.1 经皮肤肺穿刺检查:对疑为肺癌的患者,尤其周围型肺癌,经痰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者,可行经皮肤肺穿刺检查。一般应在X线透视定位或CT定位下进行。该检查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气胸、咯血、血胸、发热等。目前倾向用细针抽吸涂片细胞学检查,以减少并发症及针道癌细胞种植。属于损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1.2.4.2 活组织检查(活检):很多病情复杂的病例能通过一次活检而明确诊断。活检方法很多,有淋巴结活检,胸腔穿刺检查术、纵隔镜活检,剖胸活检以及皮下结节和软组织活检等。

1.2.4.3 肿瘤标记物检查:迄今所用的方法往往特异性不够强,但采用包括免疫诊断在内的综合性早期诊断,可使肺癌诊断的确诊率大大提高。目前可用于诊断的肿瘤标记物有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Ca125等。

1.3 诊断标准

    肺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是最终诊断肺癌的金标准。

1.4 分期分型

1.4.1 分期

1.4.1.1 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肿瘤TNM分期(1997)

T-代表原发肺部病灶,根据肿瘤的大小,对周围器官组织的直接侵犯与否及范围又可分为以下7类。

TX  从支气管肺分泌物中找到恶性细胞,但X胸片和支气管镜中不能发现病灶。

TO  根据转移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能肯定来自肺,但肺内未能找到原发病灶

Tis  原位癌,病变局限于粘膜,未及粘膜下层者。

T1  肿瘤最大直径≤3cm,四周围以肺脏或或脏层胸膜;在纤支镜检时,病变范围的远端未侵犯到肺叶支气管。

T2  肿瘤最大直径>3cm,或不论肿瘤大小,但侵及脏层胸膜,或累及肺门区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T3  肿瘤直接侵犯到胸壁(包括上沟瘤)、横膈、纵膈或心包,肿瘤距隆突2cm以内

T4  肿瘤侵犯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或隆突,或出现恶性胸膜渗出

N-淋巴结受累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证据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同侧肺门与肺内淋巴结转移(包括原发瘤直接侵犯)

N2  同侧纵膈淋巴结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  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O  无远处转移的证据

M1  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隐性癌  TxN0M0

O期 TisN0M0 (原位癌)

Ⅰ期  IA T1 N0M0,IB  T2 N0M0

Ⅱ期  II A T1 N1M0,II B T2N1M、T3N0M0

III期 ⅢA期 T1~3N2M0 、T3N1M0

B期 T4任何NM0 、任何TN3M0

Ⅳ期  任何T任何NM1

评价临床分期的最低要求:

T  临床检查、X线及内窥镜检查。

N  临床检查、X线及内窥镜检查。

M  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

1.4.1.2 小细胞肺癌LD、ED临床分期(美国退伍军人医院肺癌援救组)

小细胞肺癌因TNM分期很难适用,多数病例确诊时已达III-IV期,因此目前多采用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制定的局限性和广泛性两期方法。LD(局限性疾病)  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包括扩展至同侧纵膈、肺门、锁骨上淋巴结;ED(广泛性疾病)  病变播散至胸膜、对侧纵膈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或累及对侧肺和胸膜或远处转移。

1.4.2 分型

周围型肺癌:生长在段支气管以下,位于肺的周边部位的肺癌成为周围型肺癌.以腺癌和肺泡细胞癌多见.

中心型肺癌:生长在段支气管以上的肺癌称为中心型肺癌,以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多见。

1.5    鉴别诊断

1.5.1 肺结核:是肺部疾病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与肺癌相混淆的病变,尤其是这两种病变表现为非典型的形态时,单纯影像诊断难于确诊,临床上极易误诊误治或延误治疗。除了通过临床表现、结核菌素实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外,还需反复做痰液检查(包括查抗酸杆菌和癌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检查直至开胸检查。

1.5.2 肺炎:大约有1/4的肺癌早期以肺炎的形式出现。发生在肺段或肺叶支气管腔内的肿瘤,常引起肺段或肺叶的支气管的狭窄,导致阻塞性的肺炎发生。对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生在同一部位的肺炎应高度警惕,特别是对那些有长期吸烟史的高危人群,更应百倍警惕。在抗炎治疗的同时,要反复进行痰液细胞学检查,同时可以检测肿瘤标记物如CEA、Ca12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鉴别。

1.5.3 肺脓肿:原发性肺脓肿一般起病急,中毒症状明显,常有突发的寒战、高热,反复咳嗽,咳大量有明显恶臭味的脓性痰液。留置的痰液呈明显的三层分布。在普通胸片上表现为薄壁空洞,内常见液平,肿块周围有炎性病变。而癌性空洞一般为不规则的厚壁空洞,肿块呈分叶状,边界清楚。

1.5.4 恶性淋巴瘤:主要病变在纵隔的恶性淋巴瘤,易与中心型肺癌或小细胞未分化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相混淆,有时鉴别较困难。恶性淋巴瘤常为双侧性,可有发热等症状,支气管刺激症状不明显,反复查痰均为阴性。

1.5.5 肺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常见的有:肺错构瘤,支气管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炎性假瘤等。这些病变在X线检查上,均有其各自的特点,若与恶性肿瘤不易区别时,应及早手术切除。

2        辨证

2.1 肺脾气虚型:久嗽痰稀、胸闷气短、腹胀纳呆、浮肿便溏、四肢无力、脉沉细或濡,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2.2 肺阴虚型:咳嗽气短、干咳痰少、食少纳差、神疲乏力、潮热盗汗、口干口渴、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

2.3 气滞血瘀型:气促胸闷、心胸刺痛或胀痛、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失眠、唇暗、脉弦或涩、舌紫或有瘀血斑、苔薄。

2.4 痰湿内阻型:症见痰多嗽重、纳呆、便溏虚肿、神疲乏力、胸闷发憋、舌质暗或胖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濡而无力或滑数。

2.5 气阴两虚型:咳嗽痰少、神疲无力、汗出气短、口干烦热、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有时心悸、纳呆脘胀、尿少便干、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有齿痕,脉细。

此外,临床上还可见到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型或上述证型掺杂相见。

3 治疗

3.1 中医治疗

3.1.1 辨证论治

3.1.1.1 肺脾气虚型

治法:补益肺气为主。

方药:四君子汤合桔梗汤加减。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清半夏9g,陈皮9g,桔梗9g,苇茎12g,生苡仁30g,草河车9g。

3.1.1.2 肺阴虚型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麦味地黄汤合二母宁嗽丸加减。麦冬9g,生地黄9g,牡丹皮9g,山萸肉9g,五味子6g,盐知母9g,浙贝母9g,全瓜蒌15g,夏枯草9g,白英9g,白花蛇舌草15g。

3.1.1.3 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方药:桃红四物合银花甘草汤加减。当归尾6g,赤芍9g,仙鹤草15g,苡仁30g,金银花9g,夏枯草9g,龙葵9g,元胡9g,贝母9g,半枝莲15g,莪术9g。

3.1.1.4 痰湿内阻型

治法:化痰利湿,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9g,半夏9g,茯苓9g,白术9g,党参15g,生苡仁30g,杏仁9g,瓜蒌15g,黄芩9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

3.1.1.5 气阴两虚型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生黄芪30g,沙参12g,麦门冬12g,百合12g,元参9g,鳖甲9g,地骨皮9g,浙贝9g,杏仁9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

加减:咳嗽:加杏仁9g、桔梗9g、贝母9g、紫苑9g、甘草6g;咳血:加仙鹤草15g、茜草9g、白茅根12g、大小蓟12g、藕节炭12g; 胸痛,加元胡9g、威灵仙15g、白芍15g、汉防己6g、白屈菜12g;发热:加银柴胡9g、丹皮9g、地骨皮9g、青蒿9g、知母9g。

3.1.2 常用中成药

健脾益肾冲剂,每次30g(1袋),口服,每日2次。

贞芪扶正胶囊,每日3~6粒,口服,每日3次。

利佳片,每次5mg,口服,每日3次。

平消片,每次6片,口服,每日3次。

华蟾素片,每次4~6g,口服,每日3次。

金龙胶囊,每次3~4粒,口服,每日3次。

槐耳冲剂,每次20g,口服,每日3次。

参莲胶囊,每次2~3片,口服,每日3次。

参芪片,每次4~6片,口服,每日3次。

梅花点舌丹,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

榄香烯乳注射液,0.4~0.6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日1次,15次为1周期。

华蟾素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日1次,28次为1周期。

艾迪注射液,50~10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日1次,15次为1周期。

复方苦参碱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日1次,10次为1周期。

益肺清化膏: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主要用于肺癌(带瘤),20g/次,日2次。

威麦宁,6~8粒/次,一日2次。

以上药物可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相应进行调整。  

3.1.3 院内制剂

肺瘤平膏 II号: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主要用于肺癌术后防治肿瘤复发转移,20g/次,一日2次。

西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用于肺癌(带瘤或术后),2粒,一日3次。

此外,还可以辨证应用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益气、活血、清热解毒。

3.2 西医治疗

3.2.1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一些早期肺癌病例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得到根治。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肺部原发肿瘤,以及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并尽可能保留余肺和发挥余肺的代偿功能,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手术适应症:a)临床分期为I、II期及IIIA期的非小细胞未分化肺癌,只要没有手术禁忌症,都应采取手术治疗,也有学者对部分IIIB期的肺癌也施行扩大根治手术治疗。b)临床分期为I期和IIA期的小细胞未分化癌,对于IIB期中T3N0M0的小细胞未分化癌应视情况慎重选择。c)胸片和CT明确显示的肺部结节或肿块,未能获得细胞或病理学诊断,但临床诊断高度疑为癌或癌的可能性较大时,应采取积极态度,进行手术探查。

3.2.2 放射治疗

3.2.2.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放疗

术前放疗:目前对术前放疗的评价不一,较多的作者认为,没有必要做常规的术前放疗,但对一部分经选择的病人可能有益,如肺尖癌和手术可能切除、但外科医师认为手术切除困难大的病例。此外,对局部晚期的NSCLC如IIIA期作化疗加术前放疗的诱导治疗。

术后放疗:对术后放疗能否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问题仍有争议。对于术后肿瘤有残留的病人、切缘阳性者或转移淋巴结较多、局部复发可能性大的病例,建议病人接受术后放疗。

单纯根治性放疗:a)早期病人:根治性放疗用于因医学原因不宜作手术的早期病人,其中包括因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或拒绝手术的I-II期病人(肿瘤最大径小于3cm的NSCLC才能根治)。b)中晚期病人:应用于局部肿瘤较大,手术切除有困难的IIIA-B期患者。

3.2.2.2 小细胞肺癌的放疗

传统的放疗方法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全纵隔、两锁骨上淋巴区、或加对侧肺门。近年则多采用超分割放疗。

3.2.3 化学治疗

3.2.3.1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对I-IIIA期病人的辅助化疗:I期NSCLC手术后是否要作辅助化疗的问题,至今还无明确定论。目前通过肿瘤增殖动力学、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研究,把这些可能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病人挑选出来进行化疗;II-IIIA期NSCLC术后建议进行以DDP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每21~28天为1周期,共用4~6周期。

对IV期病人的化疗:化疗对IV期NSCLC是否有益的问题,即能否延长生存期又不使病人承受严重的治疗不良反应,尚有争议。较多的文献报道:使用以DD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能延长晚期NSCLC病人的生存期,而不明显增加一般情况较好,确诊前体重下降<5%者。化疗方案:多选择多药联合化疗。常见的化疗方案有DDP(CBP)+NVB、DDP+VDS+MMC、DDP(CBP)+紫杉醇、DDP(CBP)+泰素帝、DDP(CBP)+健择等。

3.2.3.2 小细胞肺癌(SCLC)的化疗

SCLC对化疗较敏感,因而化疗已经成为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单用化疗的疗效还不够理想,必须同时进行胸腔局部肿瘤的治疗,如放疗或手术。常用的化疗方案有DDP+VP-16、CBP+VP-16、CTX+E-ADM+DDP、DDP+NVB等,治疗周期为4~6周期为宜。

3.2.4 对症治疗

3.2.4.1 上腔静脉综合征: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颈部肿胀、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上腔静脉综合征。采用放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对症状、体征严重的病人应首选放疗,适当配用脱水剂,然后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化疗方案。症状、体征相对轻一些的患者可考虑先用化疗再放疗。

3.2.4.2 脑转移:肺癌脑转移,对原发灶已控制,脑单个转移灶一般可采用手术治疗,但真正能进行手术的病例仅占20%左右。放疗是治疗脑转移的主要手段,宜采用全脑照射。放疗期间应使用脱水剂和皮质激素以减轻脑水肿。对脑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或肺原发灶未控制者以化疗为主。应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BCNU、VM-26等。

3.2.4.3 恶性胸水:对胸水量较多引起症状者,应在无菌操作下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膜腔置管持续引流胸水,尽量将胸水引流干净,然后腔内注射药物如:化疗药物:DDP、MMC、5-FU、BLM等;生物制剂:IL-2、干扰素等;中药制剂如榄香烯乳等。

3.2.4.4 骨转移: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可用放疗作姑息性治疗。多处骨转移也可以采用博宁治疗抑制骨质破坏。

除以上治疗之后,还多配合辨证应用中药。

3.2.5 辅助治疗

应用放疗、化疗、中药同时,还可以采用胸腺肽、免疫核糖核酸、IL~2、干扰素进行生物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Copyright @ 2022 安徽中医肿瘤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请尽快去医院就诊治疗。